
提起石家庄市藁城区兴安镇西里村,许多人都知道,那是远近闻名的蘑菇村。昨天,记者来到西里村,在李士朋家的蘑菇大棚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菌棒上长满了大小不一的蘑菇,散发的淡淡香气中带有一丝泥土的芬芳。工人们则穿梭其中,忙着采收、装箱。“今年不仅产量高,价格也比去年好,收入应该不错。”李士朋情不自禁地笑着说。
已经种了20多年蘑菇
昨天,在李士朋家的蘑菇大棚内,数不清的白色菌棒被摞在一起,三名工人各司其职,虽然忙碌,却有条不紊。只见她们中的一人把菌棒上已经成熟的蘑菇轻轻摘下,其余两人拿着筐,按要求把蘑菇放进去,摆列整齐。“小心点儿,别把蘑菇边儿碰裂。”李士朋一边往菌棒上淋水,一边不停地嘱咐大家。他告诉记者,蘑菇销售时也很注重品相,所以,每个筐只能摆放一层蘑菇,一旦蘑菇边儿有裂缝,价格就会大打折扣。
“我家种蘑菇有20多年了。”李士朋告诉记者,他家是西里村最早开始种植蘑菇的农户之一。在2010年前后,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种植蘑菇的接力棒。十几年过去了,蘑菇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不到1亩,发展到现在的5亩。“以前的菌棒是我们自己做,费时费力费工。现在,我们直接买熟料,再用设备略微加工一下就行。”李士朋说,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菌棒的质量也更好。
李士朋说,一般情况下,每年9月至次年5月都是蘑菇收获期,有些时候,采摘时间可以延续到6月。采摘结束后,所有旧菌棒会被清除,直到那个时候,李士朋才可以安心休息一段时间了。进入8月份后,新的菌棒经过严格杀菌后,会被相继搬入大棚,进行蘑菇栽培。一个月后,新一年的采摘季又会来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历了十几年的起起伏伏,李士朋凭借着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终于将蘑菇种植发展成为一项稳定且可观的产业。
蘑菇远销北京、山西等地
“这些筐都是附近一位客户的。”指着大棚外近百个蓝色筐李士朋说,自从他接手蘑菇种植后,这位客户便一直从他这里购买蘑菇。“每年开始采摘的时候,他都会送来好多筐,我们会把筐装满,然后等他每天下午来拉。”李士朋笑着说。
李士朋告诉记者,蘑菇每年可以采摘5茬,前两茬的蘑菇个头比较大、产量高,后面几茬的产量会有所下降。“最多的时候,每天产五六千斤,少的时候有一千五百斤左右。到了最后,会隔天采一次。”李士朋说,预计今年蘑菇的产量能达到20万斤以上。
谈起蘑菇的销路,李士朋用“线上线下齐开花”来形容。“除了商超、蔬菜批发市场外,我们还与一些平台合作,走线上销售。”李士朋说,最近,他们正在与一位助农主播洽谈,希望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带动销售。
据了解,李士朋种植的蘑菇品质上乘,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吸引了很多客商前去采购。每到蘑菇成熟季,客商们便会及时赶到菇棚收购,确保新鲜的蘑菇第一时间送到市场销售。李士朋的蘑菇不仅在石家庄、保定等省内市场上深受欢迎,还远销到北京、山西等地。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收入
“我在这儿干了十来天了。”高女士今年65岁,是西里村人,由于年龄关系,再加上文化水平有限,所以只能在村里打打零工。现在正处于农闲之际,她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便来到李士朋这里装筐。“离家近,按小时结算,特别适合我们。”高女士说,“如今,我既可以打工挣钱,也不耽误照顾家里,可好哩。”
其实,高女士只是众多打工人之一。李士朋告诉记者,装袋是需要人工最多的时候,单他家就需要50多人。每当蘑菇成熟,忙不过来时,李士朋也会请村民前来帮忙采摘,平时也要四五个人帮忙,而且这些人基本都来自本村和附近的东里村、马村、张村等村庄。“这样一来,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收入。”李士朋说。
全村蘑菇年产量达900万斤
据介绍,西里村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步于1997年。在李士朋的带动下,西里村种植蘑菇的人越来越多。经过多年发展,截至目前,西里村蘑菇种植户有45户,年产量900万斤,全村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的技术人员达100余人,参与食用菌种植辅助劳动的人员1500余人。
小蘑菇撑起大产业。李士朋和他的蘑菇种植事业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西里村的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据悉,西里村的农户们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面积,同时,引进更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设备,进一步提升蘑菇的品质和产量。(记者 崔虹)
(石家庄新闻网)
长富资本-长富资本官网-上海杠杆配资-炒股配资理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