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现在流浪都不叫流浪了,有一个文雅的新词,叫“城市生存挑战”。饭捡的好,也能当网红。
几天前刷到一个视频博主,全网粉丝几百万,算是这个赛道的头部网红了。据说真人还挺有钱,开奔驰,账号趴着几百万股票,但是到处搞“生存挑战”。
用很少的钱,或者干脆不花钱,在一个城市里生活若干天。
住的地方非常随意,银行atm机,废弃建筑物,公园躺椅……吃的更是就地取材,在外卖柜捡别人不要的过期外卖,在KFC捡别人吃剩下的汉堡鸡腿,主打个量大管饱。再不济还能翻垃圾桶,行话叫“开宝箱”,吃的用的都能开出来。
他还摸索出了一套生存秘籍,住什么地方更舒适,捡哪种外卖更安全,什么人看上去会剩饭,什么地方的宝箱能开出来好东西……
大哥在直播中说自己流浪的原因是不想被别人掌控,只想要自由。
寥寥数语,境界一下子就升华到了平流层,达摩流浪者的形象跃然屏上,如果不是视频左下角偶尔出现的“瓜子二手车”提醒我有杀气,可能我的双眼已经被他一口一个“兄弟”彻底蒙蔽。
每次打开外卖盲盒,大哥还会特意举起食物对着镜头前的你来一句:老规矩,兄弟们先吃。
这句话把我整破防了,只想说:兄弟们不吃,兄弟你留着自己吃吧……
看到别的网红赚钱,可能还有点羡慕嫉妒恨,看到这位大哥赚钱,咱是真的眼红不来一点,这钱就活该人家赚,让你去,你吃得下去吗?
大哥的视频刚开始还有点可信度,但是后来越捡越离谱,不但能从垃圾箱捡出上千元的swatch,还能从雨天的地上捡到一只完整的烧鸭。
最离谱的还不是捡饭,而是竟然还有人上赶着去追流浪汉。
有人送衣服送饭,有人把他接回自己家里住,有人前呼后拥的跟着他做直播。
大哥说自己在流浪期间还交过好几个女朋友,动不动就跟女粉睡到一张床上,看得我CPU都烧了,这是真图他不洗澡啊!
无独有偶,大理有个叫土拨鼠的海归流浪汉,号称是个富二代,有清华、法、澳三个硕士学位(未查证),被“一条”报道后走红。
我发现“一条”挺推崇这类人,之前还报道过一个北大女硕士,在上海工作了十几年后跑到云南,找了个当地农民生孩子,实验起了连电都没有的原始人生活。
再结合前几天云南“野人”小孩事件,父母据说也是高学历,我发现云南真的很吸引那些“邪修”人士。
土拨鼠在留洋期间跟一个美国女孩生下了一个孩子,一天也没管过,回国后,又开始推崇起他的自然育儿法则。
我刷到过一次他的视频,他对着镜头征集女性跟自己生子做育儿实验,声称两年只花两千,生孩子靠自然分娩(不去医院那种,学习藏族人,一边干农活一边生孩子,干着干着就生出来了),绝不买一罐奶粉,一片尿布,除了母乳,大人吃啥就给孩子吃啥,找几个棉的旧衣服裁剪一下,裁成十几二十个尿片给孩子轮流换,能不穿衣服就不穿衣服,绝不打疫苗,更不会在教育上花一分钱,肯定不会去学校。
我严重怀疑这孩子要是真生出来,世界上很可能又多了一个“野人小孩”。这些人的思想能如此一致,说背后没有什么组织我都不太信。
没多久,土拨鼠又被爆出在云南和不同女孩交往,把对方搞大肚子后连100块钱都不肯出。
以前呼吁大家对明星和富二代祛魅,现在还要提醒女孩子对流浪汉祛魅,这年头大家都消费降级到这个程度了吗?
曾经有个网友好心载过他一段路,回去车子晾了一星期味道都没散去。
我就想知道那些睡他们的女孩子是重口味还是想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拼图?可能是因为云南毒蘑菇太多,空气中的致幻孢子含量太高。否则我真想不到别的理由了。
互联网不管是啥内容只要有一个火的,一定会带动一批人跟着蹭,但是这股风能卷到流浪赛道还是让人意想不到。
据说因为人数太多而剩饭资源有限,肯德基麦当劳的剩饭现在都不好抢了。
流浪汉上一个黄金年代,可能还是在金庸的小说里。现在有了短视频,丐帮成员都一窝蜂上网了,凭借捡饭轻轻松松粉丝数十万,这下谁能分清城南KOL和城北流浪汉孰有号召力?
以前流浪是为生活所逼,现在流浪全是流量生意。
有些人的视频一看就是假的,剧本安排都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但是不妨碍评论区里一堆人当真。有些人把流浪当作浪漫,有些人看到了流量也有样学样。
最要命的是还有女博主走上了这条赛道,也学着到处捡饭,随便找个地方就睡觉,对咱国家的治安那是相当有信心。她每天后面带个摄影团队摆拍是有流量了,完全没想过真有女孩信以为真跟风怎么办。
捡点吃的最多吃坏个肚子,去公园和废墟过夜,万一出点啥事儿后悔都来不及。
流浪赛道的本质是把苦难和悲惨娱乐化。真正吃不上饭的穷人,是连声音都发不出来的。
一百多年前,鲁迅鼓励年轻人摆脱冷气向上走,而现在,一些吃得太饱的年轻人在网红的鼓吹下,憧憬起流浪。
流浪只是那些职业流浪汉的工作,他们从来都不缺钱,但谁相信他们那是真的缺心眼。
长富资本-长富资本官网-上海杠杆配资-炒股配资理财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